1. 首页 > 法律 > 经济纠纷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模板(关于劳动法合同签订规定)

“热死个人”不是玩笑!高温之下,在室外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中暑,严重的会休克,更有甚者可能因此送命。西安一建筑工人为攒儿子大学学费,高温天工作9小时后,突发疾病死亡,因未签劳动合同难以认定工伤,引发争议。高温用工注意了,有些情况一定要提前了解!

建筑工人因热射病去世

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却各有不同!太悲剧了,西安一建筑工人因热射病倒在了收工回家的路上,因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去世。据其女儿透露,父亲病倒当天,总共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中工作了9个小时。

更悲剧的是,死者虽在工地上班,但未签劳动合同,可能难以认定劳动关系,进而无法认定工伤。其女儿表示,原本父亲是在固定工地打工,但因一直被拖欠工资,去年的工钱到现在还没结清。如今弟弟要上大学,家里的开销增大,父亲才找了一份在工地拆模的零工,为的就是工资可以日结。但由于是打零工、日结工资,什么劳动关系证明都没有,因此进行劳动维权,主张认定工伤有一定困难。

好在,经过网络曝光发酵后,死者的女儿终于联系上了该工地项目经理。目前,双方进行了面谈,根据实际用工事实就工亡赔偿事宜达成协议,工地方表示会负担死者的丧葬费,并给予家属工亡赔偿。

非全日制用工规范须知

“打零工”的劳动者若通过提供劳动来获取劳动报酬,并接受单位规章制度的管理,一般会被认为是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双方可以订立口头协议或书面协议,任何一方可以随时通知对方解约。

需注意,非全日制用工属劳动关系范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发生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替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支付相关待遇。

提醒广大老板们,千万不要以非全日制用工之名行全日制用工之实,更不要试图钻法律的空子,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特别是建筑工地,大多是不签正式劳动合同的。殊不知,建筑行业申请认定工伤时,如果存在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形,用工单位承担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不一定以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总之,用工管理不规范,弄不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没签劳动合同也能认定劳动关系

我们对应来看,因热射病死亡的建筑工人,其9个小时的工作时长远超非全日制用工标准,工地理应与其签署劳动合同。但即便未签合同,只要双方劳动关系得以确认,热射病又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患上的,很可能会被认定为工伤。而若工地未给其办理工伤保险,对发生的工伤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除领取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外,还可按规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般来说,确认劳动关系是认定工伤的前提,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并非确认劳动关系唯一的判断标准,还可以参照以下凭证:①工资支付凭证或者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的记录;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③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④考勤记录;⑤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另外,如果不构成劳动关系,认定为劳务关系,劳务人员因提供劳务死亡的,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高温用工需注意

全国上下已经出现了多起热射病死亡事件。热射病可以说是深度中暑,病情恶化很快,很多患者甚至在24小时内就会死亡。须第一时间送医就诊,早点把温度降下来,避免诱发全身炎症反应,降低脏器损害概率。

对此,单位除了应依法按时为员工缴纳社保,更要注意用工安全,企业应结合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做好夏季安全生产工作:

1、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错峰作业,避免高温作业、疲劳作业;

2、提供必要的劳保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积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供应清凉解暑饮料、防暑降温药品设立休息场所,有效通风、隔热、降温;

3、加强安全施工教育,特别是防暑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增强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4、制定有关安全保障制度,作业现场安排负责检查作业情况,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安排医护人员值班,一旦发现异常,迅速处理;

5、防雷、防电、防暑降温、防中毒、防火灾,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6、按照法律及各地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不得因此降低劳动者工资,也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而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7、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8、发生重症中暑的,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当地主管部门,认定为工伤的,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更多用工规范问题,咨询法保网在线法务,提前排查隐患,避免法律风险。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