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的后果是什么(最高院关于强制执行的问题讲解)
最高法:行政机关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强制执行有什么后果?
对于违法行为,行政机关需要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如果当事人不自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上的内容,则会由行政机关进行强制执行。但是,强制执行也有法定的程序,有的赋予了行政机关自主决定执行的权利,而有的则要求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做出强制执行的判决。如果行政机关未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有什么后果呢?沈律师今天通过最高法的(2019)最高法行申600号案例来给朋友们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莫先生向第三人购买了一处土地,也已经经过了人民法院判决确认其享有该土地的使用权,但是在该土地上有另外第三人建设的违法建筑。市政府经过调查,确认了该建筑是违法建筑,对于该违法建筑,虽然市政府作出了处罚决定,但是没有进行强制拆除,于是,莫先生将市政府告上法院,要求其履行法定的职责,交付土地。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案涉房屋是1987年才被认定为违建的,根据当时有效的《城市规划条例》,本案中对于违章占地等违法行为,如果违法行为人既不履行处罚决定,逾期也不起诉的,应该由城市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原告起诉时已经超过了法定的期限,应该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案涉房屋是否违法重新处理,在城乡规划部主管部门作出决定后,视情况选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方式。最终,人民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虽然《城市规划条例》已经失效了,但是人民法院的该判决的作出时间是2019年。也就是说,人民法院认为,如果应该由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作出强制执行决定而未申请,并且超过了法定的时间,则应该由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处罚决定。
以上就是关于行政机关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强制执行有何后果这一问题的简单分析了,如果您遇到了相关问题,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