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三年半能争取缓刑吗(律师争取缓刑规定)
11-05 •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适用缓刑的标准看上去不高,理论上,刑期在三年以下的当事人都有比较大的机会判缓刑,但为什么一些看似社会危害性不大、当事人获利不大的犯罪当事人却最终没有获得缓刑?为什么实践中缓刑率仍然受到比较大的限制?
有些学者认为缓刑率过高不利于打击犯罪,这主要是因为缓刑在大部分心里并不算一种“真实”的刑罚,它不会给人带来切身的痛苦,因而起不到刑罚应该具备的威慑作用。
另外,有些案件,如果当事人获利不大,办案人员在合理地降低刑期的同时,也可能会想:“获利这么小还去犯罪?也不是真的很缺那点钱吧?看来思想有问题,必须送去改造改造。”
所以就量刑辩护而言,除了“主观恶性小”这样的泛泛而谈的概念之外,辩方还应该关注到当事人“三观”的问题,一旦一个人被认为“三观亟需改造”,刚好他/她又犯了罪,缓刑的几率很可能就会降低。
可以说,所有的刑罚,根本目的都是“改造一个人,教育一群人”。
未成年人之所以比较容易获得不起诉或缓刑的结果,除了我国现代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政策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但比较少人关注的原因。那就是很多人认为大部分未成年人的三观还未长成或未完全长成,这时如果让他/她进看守所,接触到更多“人才”,比起让他/她在外面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矫治,很难说是更能达到预防目的还是更容易真的“教坏人”。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