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 > 律师风采

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三方合同和正式合同的区别)

所谓三方协议,实际上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应届毕业生在第一次就业的时候签署的协议,由学生本人、学校和用人单位三方签订。三方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毕业生后自行终止,然后单位会与毕业生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业协议的效力就会丧失,如果劳动合同与三方协议内容矛盾,则以劳动合同为准。

三方协议不仅是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根据,同时也是国家派遣证发放的一个证明。只有签署了三方协议,学校才会在毕业后发放派遣证,毕业生持派遣证到单位报到后,就此开始计算工龄,并且拥有干部身份。

违约后果

耽误用人单位各项工作,学生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毕业生违约,往往会造成用人单位重新进行招聘,耗费人力、物力,特别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名誉受损,对日后的毕业生就业不利。因此不少单位在和应届生签订三方协议时,往往会规定学生若违约,需要支付部分违约金。这对还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说,无疑非常不利。所以,应届生们签订三方协议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如果学生认为签约单位不适合自己,当时签约没有考虑清楚而一定要违约的话,必须要在去签约单位报到之前办理解约手续,这样就不需要交违约金,然后将原协议书交还就业处,并换取新的协议书。

三方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应届生们所签订的三方协议并不是正式的劳动合同,但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学校、学生本人和用人单位都应该遵守上面规定的条款。至于违约问题,只要没有给用人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如参加单位组织的员工培训等,就无需支付违约金;如果确实给单位造成了很大损失,那么用人单位要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在对损失进行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来裁定违约金额,而不是简单的执行三方协议上面所规定的金额。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