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治安案件程序规定(治安案件派出所立案结案流程)
执法考评当中公安机关适用治安调解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不应当调解而调解”“违法、违规调解”“调解不成,不依法处罚”等。
在“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当中”把这些问题都归为违规调解、降格处理类。
治安调解是指公安机关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的调解,属于行政调解。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首先,要注意法定的范围,非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不得适用治安调解!
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因家庭、邻里、婚姻、继承、扶养、礼仪、财产等民间关系引起的权益争执。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其次,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的范围仅限于“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情节较重或者有情节严重情形,或者应当从重处罚的,不适用治安调解。
公安机关治安调解是“可以”而不是“应当”或者“必须”。治安调解以两次为限,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当事人之间或者经第三人、第三方自行达成和解或者调解的:
符合治安调解条件的,公安机关制作调解协议书,可以调解结案;
不符合治安调解条件的,可以依法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关于减轻或者不予处罚的问题。民警执法不可能处于真空状态!
特别是我们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职责要求我们和辖区的群众打成一片。而治安案件都是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很多是邻里纠纷引发,在案件处理的时候不免涉及到各类人情。
如何正确处理法、理、情?!
建议所有的执法民警牢记《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9条,该条款明确规定了减轻处罚和不予处罚的情形:
(一)情节特别轻微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五)有立功表现的。
第一款和第三款是法定情形,是我们执法办案必须去考察的情形;
第二第四第五款则是我们如果要帮助违法嫌疑人达到从轻或者不予处罚,可以去积极引导、耐心做工作的情形。
甚至自己的亲属、朋友因为治安违法需要做处罚的,千万不要去给办案单位、办案民警甚至我们法制民警打招呼、说情,“三项规定”谁都惹不起!
可以依法让违法行为人按照法定的从轻处罚或不予处罚情形去做工作和努力,最终的效果,比违规打招呼、说情要好得多!
不予处罚,很好理解,它与免予处罚是不同的,免予处罚是有违法劣迹的,不予处罚,没有违法劣迹记录。
减轻处罚,很多办案民警自己也搞不清。
减轻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处罚方式和处罚幅度最低限以下,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
与减轻处罚,在处罚幅度内较低限处罚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比从轻处罚要更轻,直至不予处罚。
具体地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公安机关在法定的处罚方式以下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实施处罚。
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6条规定:“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行为人违反此条规定,如果具有本条规定的5种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对行为人处以警告,即在法定处罚方式行政拘留、罚款之外,选择比这些法定处罚方式轻一些的处罚方式进行处罚。
另一种情况是:公安机关在法定的处罚幅度最低限以下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实施处罚。
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7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或者在出版物、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刊载民族歧视、侮辱内容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行为人违反此条规定,如果具有本条规定的5种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对行为人处10日以下行政拘留。这种减轻处罚,是在法定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的行政拘留幅度最低限以下给予的处罚。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