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 > 律师风采

工伤十级伤残赔偿明细表(一到十级伤残鉴定明细)

安全管理工作干了十年,对工伤异常敏感,也对一线员工遭遇的不公正对待,义愤填膺。

安全管理工作干了十年,对无良企业压榨员工、见利忘义也略有耳闻;对一线员工撒泼打滚、不明事理也有所感触。

安全管理工作干了十年,更是对企业、员工双方矛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矛盾的核心点在于企业想最大限度节省费用,而员工则想最大限度获取赔偿,造成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等或者不信任。企业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等,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因为信息不对等,不信任企业,而做出不合理的赔偿要求。

以下内容,纯依照法律法规,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一、十级伤残如何赔偿(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当事人2020年3月31日因工负伤,伤残鉴定2020年11月完成。当事人停工13个月后复工。

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十级伤残补助金明细

序号

补助明细

补助额度

补助主体

备注

1

停工留薪

12个月本人工资

用人单位

核查伤残鉴定时间

2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7个月本人工资

工伤保险基金

社保局

3

伤残就业补助金

2个月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06.5*2=12013元)

用人单位

公司

浙江省:伤残就业补助金,五级支付30个月,六级支付25个月,七级支付10个月,八级支付7个月,九级支付4个月,十级支付2个月。

2021年浙江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06.5元(待向人社局确认)。

二、违法裁员补偿(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违法裁员补偿

序号

赔偿明细

赔偿标准

赔偿主体

1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2N

用人单位

N=整数工作年限+X(X=1or0.5)

三、法律程序

若纠纷调解不成,可发起仲裁,仲裁不成可起诉。

(一)调解

若劳动纠纷能够通过调解,达成一致,最好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二)仲裁

劳动纠纷仲裁时限一年,自劳动者发现纠纷之日起开始计算。劳动仲裁自发起后45日内结案,复杂案件最多延长15日结案。

(三)起诉

按照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

四、写在最后

从听到当事人受伤再到面临裁员,我本能的反应是维权,但是在写完上述内容后,我又深入想了一下事件本身。即使通过维权,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对于当事人而言,也于事无补,工作没了,生活还得继续。所以能调解成功,继续工作,应该才是最优解,尤其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一线员工。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淘汰低能效员工或者不服从管理的员工,对于企业来说,是提升企业效益成本较小的措施。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方针下的中国企业,要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考虑更多的因素。最起码要在采用裁员手段的时候,老实的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赔偿,不要玩手段恶心员工。

企业有企业的管理制度,作为员工应当遵守,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公民应当知法守法,必要的时候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维权。

结合这些年的工作经验,走到维权这一步,也不是一个巴掌拍得响的事。双方各退一步,能谈就好好谈,实在谈不了了,企业也别整幺蛾子,员工也别闹事,对照法规逐条赔偿,好聚好散。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