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 > 经济纠纷

诉讼时效三年何时开始实施(解答欠款超过几年不能起诉)

作为律师,经常被人蹭咨询,被蹭最多的问题是夫妻共同财产,其次就是诉讼时效。老百姓的大白话讲,就是我这个是不是过期了,就是过了诉讼时效了,起诉也没用了。

大部分的咨询一般是这样的开头的,“我借钱给别人,一直没还,我能起诉吗?”

有的人之后自己开始解释,因为知道些粗浅的法律知识,很肯定的说自己的诉讼时效肯定过了,为什么呢?因为钱已经借出去十几年了,至今未还。而且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只有2年。

每当听到2年诉讼时效时,我就想仰天长啸了,现行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是3年,不是2年!!!不是2年!!!

我现在给大家解释一下,诉讼时效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

大部分非法律专业人士都没有跟上法律修改的脚步,很多人还以为,诉讼时效是2年,实际上,现行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是3年,最长的诉讼时效是20年,部分特殊的诉讼时效除外。

2017年3月15日发布,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了3年的诉讼时效,也就是说自2017年10月1日开始,诉讼时效是3年,2年的诉讼时效成为历史。

至于诉讼时效如何起算,是个比3年这个数字复杂太多的问题,而且不同的案件不同的算法,我以后单独写个长一点的小文章来讲,一个文章里讲得太多,大家的印象不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