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款和借款的区别是什么(借款和出借款的区别)
会计分录借贷怎么分?会计分录借贷是很多会计人日常都会接触到的操作,但是有很多同学对这一知识点还不是很清晰和明白,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会计分录借贷怎么分。
会计分录借贷怎么区别?
首先你要搞清楚账户类型以及经济业务业务反映的内容
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
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同,与负债类账户相反;
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与负债类账户相同;
损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与负债类账户相同;
损益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同,与负债类账户相反;
记住资产类和负债类账户,然后对比记忆。
怎么区分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的?
会计科目方向(借贷)判断小窍门:
1、先找与现金和银行有关的内容,如果支付肯定是现金或银行是贷方,然后再确定反向的借方科目,一般与成本(采购、工资等)和费用(管理费用等)关联比较密切。
2、应收应付搞不清,先想谁欠谁的?如果是人家欠你的是应收,借方为增加;如果是你欠人家的是应付,贷方为增加。往来款是最容易乱的了,往来款共涉及6个会计科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
3、利用资产负债表想,同一边的(左边或右边)是一增一减(如,购买设备,银行存款减少,固定资产增加);不同边的(左边与右边)是同增同减,如现金归还欠款,现金减少同时负债也减少。
4、利用账户属性判断。资产类和成本、费用类,借方登记增加,贷方为减少;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与资产类正好相反,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例如,以银行存款归前期欠的材料款
先判断银行存款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既然是归还,肯定是减少,这样银行存款在贷方;那么对方科目“应付账款”(归还材料款)就一定是借方了。
长期借款时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长期借款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一)长期借款的定义: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项借款。
(二)长期借款的分类:
按照付息方式与本金的偿还方式可将长期借款分为:
(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长期借款;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长期借款;
(3)分期偿还本息长期借款。
(三)长期借款的处理方法:
长期根据筹集长期借款的不同用途,分别由不同的受益借款费用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处理:
(1)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予以资本化,计入所建造的固定资产价值;
(2)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并办理了竣工决算后所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无关的,如为例行生产而筹集的长期借款筹资成本,作为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4)为投资而发生的借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5)在筹建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除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外),计入开办费;
(6)在清算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计入清算损益;
(7)长期外币借款所发生的外币折合差价,按照外币业务核算的有关办法,按期计算汇兑损益,计入在建工程或当期损益。长期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以及折合差额,均应计入“长期借款”科目,这与短期借款不同“短期借款”科目,只核算借款的本金,而利息不计入,短期借款的利息一般是通过预提费用的方式核算的。
(四)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1、借入长期借款时:
借: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本金
2、计提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1)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计入所建固定资产价值,予以资本化。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2)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所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予以费用化。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3)属于流动负债性质的借款利息,或者虽然是长期负债性质但不是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4)为进行投资而发生的借款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5)筹建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除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外),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然后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3、归还长期借款
分期付息,一次还本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借款-本金
贷:银行存款
一次还本付息:
借:长期借款-本金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