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轻伤一级量刑是多少(轻伤赔偿最新标准 )
一、前言
夏季已至,与天气一同燥动的还有个别好事者的脾气,遇到纠纷,一言不合可能就会对他人拳脚相向,轻则使他人鼻青脸肿、重则致人轻伤甚至重伤。那么,被人故意伤害至轻伤,能获得哪些赔偿呢?(本文的轻伤是指轻伤一级、轻伤二级等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发布《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公告:轻伤是指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
对伤害的赔偿,各地经济发展不同,标准也不同,以苏州市吴中区的类似判决为例,以双方是否愿意和解,被害方是否愿意谅解为分水岭,能获得的赔偿分为两种情况。
二、典型案例
1、获得被害人的谅解。
案号(2020)苏0506刑初682号
2020年4月3日10时30分许,被告人邓某在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新城五湖路苏州嘉盛承建金融街工地,见被害人张某在工地门口卖盒饭,影响工地食堂生意及周边环境卫生,遂劝说被害人邓某离开。被害人邓某不肯离去,双方出现争执。后被告人邓某持一根木棍,击打被害人张某的左小臂,致使被害人张某受伤。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张某因外伤致左尺骨骨折,已构成人体轻伤二级。
被告人邓某赔偿了被害人张某的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135000元,并取得被害人张某的谅解。
法院判决:
一、被告人邓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二、暂扣于公安机关的作案工具木棍一根予以没收。
律师观点: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从轻、减轻刑事处罚。实际的司法审判中,一旦获得谅解,被告很可能会获得缓刑,并且不会被判处实刑。而被害人可以获得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更多的积极赔偿。
2、未获得被害人的的谅解。
案号(2020)苏0506刑初483号
2020年1月24日11时许,被告人翁某某至苏州市吴中区横泾镇后巷村(7)大家浜38号门口处,意图向被害人宗某前夫许李明讨债,后与被害人宗某发生口角。在争吵过程中,被告人翁某某两次将被害人宗某摔倒在地,致使被害人宗某受伤。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宗某因外伤致肋骨骨折二处以上已构成人体轻伤二级。2020年3月20日,被告人翁某某经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后,主动至横泾派出所投案,并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公诉机关为证明上述事实,提供了相应的证据。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宗某提出,要求被告人翁某某赔偿医疗费5032.32元,误工费15000元,护理费3600元,营养费4500元,交通费500元,共计人民币28632.32元。
法院判决:
被告人翁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宗某的损失核定如下:医疗费,根据医疗费发票认定,为5032.32元;护理费,本院酌情依照120元/日计算一人护理30日,为3600元;营养费,本院根据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伤情,本院酌定以50元/日为标准计算50日为2500元;误工费,依照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案发前六个月的平均工资4286.32元计算医嘱建议休息的55日,为7858.4元;交通费,本院酌定为500元。综上,上述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19490.72元。
律师观点:没有或者未接受被告人的和解的,被害人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获得的赔偿只能是以故意伤害的直接损失为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现以失效、可供参考)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实际司法审判中,对于各项费用的赔偿标准也有不同,参考苏州市吴中区的标准:医疗费用,以病历和医疗发票为准;护理费,按每日每天120元为准;营养费,以每天50元为准,伤情严重每天100元;误工费,(有工资证明的)前六个月平均工资*医嘱建议休息的时间。(无工资证明)按当地平均年工资*建议休息天数(2019年为96527元/年);交通费,为固定值500元;住院伙食费,每日5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结合以上案例分析,尽管各地法院判决标准不一,但是一般情况下,如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愿意支付相对较高的赔偿金并积极寻求受害人的谅解,则往往会在量刑上降低刑期,甚至是缓刑。
三、律师建议
此外,面对故意伤害,律师为你提供如下建议:
1、及时报警,如实陈述事情经过;
2、伤情严重,及时进行伤情鉴定;
3、保存好病历单,发票,以及因故意伤害带来的直接开销证明。
4、如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与您联系时,理性判断,冷静分析,必要时可咨询律师寻求帮助。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