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怎么处罚(酒后驾驶对交通安全的危害)
酒后驾车的标准是什么?酒驾入刑到底怎么判?在酒桌上劝酒要承担哪些责任?鼓动喝酒的人开车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些你们都知道吗?来看看今天的案例。
案情简介
聚餐时,甲明知同来的乙开车赴宴,仍在筵席上不断劝乙喝酒。散宴之后,乙明显已经喝醉,但甲仍然劝说乙开车回家,表示太晚了,交警都下班了。乙在驾车回家的路上,被交警拦停,经检测血液酒精含量达168mg每百毫升,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怎么定罪?甲又要承担哪些责任呢?
释法明理
一、酒后驾车如何界定
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吸酒精含量阈值与检测标准》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mg小于80mg的认定为饮酒后驾车,大于等于80mg的认定为醉酒驾车。
二、酒后驾车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乙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
依据《刑法》规定,因为乙只是醉酒驾车,未造成车辆交通事故,乙应当被判处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这里给大家讲一讲“拘役”,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施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处罚方法,刑期一般1-6个月。和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期徒刑对比,拘役时间短,一般在就近的看守所服刑,服刑过程中每个月还可以回家。看着很轻松的样子,但是拘役已经属于刑罚,犯罪成本巨大,会影响终生,甚至下一代。
四、甲应当受到何种处罚
我国《刑法》里规定了一个大家可能平时不太关注的罪名“教唆犯”,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罪。教唆者与被教唆者形成法律上的共犯关系。甲鼓动已明显醉酒的乙开车,触犯危险驾驶罪,事实上已构成教唆犯罪,与乙是危险驾驶罪的共犯。法律实务中,教唆犯的判处应该会比主犯轻,甲应该会被判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管制”是最轻的刑罚,犯罪人不会被关押,仅限制一定的活动自由,并进行社区矫正。看着更轻松,但是一样会留下犯罪记录,影响一生。
五、甲劝酒的行为要承担哪些责任
1、在一般劝酒的情况下,如果劝他人喝少量的酒,导致其疾病发作,根据公平责任原则,劝酒人要对给喝酒人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2、如果劝他人喝大量的酒,造成他人伤残或者死亡后果的,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劝酒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如果明知他人酒精过敏,仍然灌酒、逼酒,则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还可能涉嫌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还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甲聚餐时极力劝乙饮酒的行为,如果造成了乙的损失,甲同样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尤其是甲明知道乙开车赴宴,还极力劝酒,喝醉后又鼓动乙开车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过错,不管乙自己的损失还是造成其他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甲都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