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 > 律师文集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开栏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深入学习《民法典》,邢台开发区法院推出“词条学‘典’”专栏,每日转发一期《民法典》相关的词条解读。敬请关注!

第四期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民事权利类型

民事权利类型众多,《民法典》总则编也将民事权利单独规定为一章。本词条从总体上将受保护的民事权益概括收录,便于对民法的权利体系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本词条主要涉及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其他民事权益、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等。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民事权利取得方式与行使要求

民事权利的取得,是指民事主体依据合法的方式获得民事权利。这些方式主要为四种: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行使民事权利的要求,包括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不得滥用。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民事法律行为一般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是对合同行为、婚姻行为、遗嘱行为等一系列能产生具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的抽象与概括,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实现自己意图的一项重要民事制度。民事法律行为内容包括很多,有一般规定、意思表示、行为效力、附条件附期限等。在一般规定中,主要涉及民事法律行为的几个基本点,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成立、形式、生效时间。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为了产生一定民法上的效果而将其内心意思通过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制度是民法法律行为制度的重要部分,其内容涉及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作出方式、撤回、解释。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有效发生,是当事人实现意思自治目的的关键。但民事法律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具体有效,其效力可能因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健全与否、意思表示真实与否、违法与否及是否契合公序良俗等情形而受影响。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均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范畴。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合同、婚姻家事、继承、侵权、物权等行为,本词条的梳理将《民法典》各编所涉的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汇总一块,便于集中、系统学习。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效力有待于第三人意思表示来确定,在第三人意思表示前,其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意思表示有瑕疵的情形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不仅规定在《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婚姻家庭编等也有相应体现;本词条对此进行了梳理。另需说明的是,赠与合同中的撤销权有一定特殊性,将单独说明。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是指就整体民事法律行为而言,其中一部分民事法律行为出现了无效的情形,且该部分的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进而出现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的情形。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自然对将来不再发生,但是否可溯及既往?《民法典》第 155 条即对此作出规定:无效、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民事权利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民事权利的行使要求)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附期限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之后的效力问题,是允许当事人自行约定的,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便是一种体现。民事法律行为中所附的条件,是指当事人以未来客观上不确定发生的事实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附款。除了通过附条件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状态外,当事人还可通过附期限的方式来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与终止。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