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分析(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及其内容)
摘要: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成为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随着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如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高效准确使用资金极其重要。现阶段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预算缺乏战略性、存量资金未纳入预算、预算业财融合度不高、缺乏评价和考核机制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高校;预算管理;解决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在数量和办学规模上都有着较大的增长。在办学过程中,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实施规模扩张,建设新校区、扩建老校区、大量购置新设备等,从而导致了高校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缓解资金压力,以满足学校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的资金需求。
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要求预算编制更加严密化
政府会计制度实行的核算模式一是“双功能”,即在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同时记账的双重功能,财务会计的核算通过资产、负责、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的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二是“双基础”,即财务会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预算会计的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三是“双报告”,即财务报告通过财务会计核算数据形成,决算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数据形成。政府会计制度的记账和报告模式,增大了高校预算管理的难度。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高校要加强预算管理,依法依规编制严密的财务预算。
(二)要求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化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改变了高校一直以来的会计核算模式,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改进,高校作为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主体,必须发挥引领作用,推动预算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使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及结合几种方法有效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将高校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绩效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
(三)要求预算编制更加精细化
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在编制财务预算时需要确定项目资金来源,因高校项目众多,资金来源纷繁复杂,有些项目可能涉及多个资金来源,要解决一个项目多个资金来源问题,在预算编制时往往要设置多个项目进行区分,这样就加大了项目管理成本,增加了预算管理及执行监管难度。为了能达到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预算的基本要求,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对制度、责任、费用、指标等都进行细化,将项目立项、审核、实施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
二、当前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缺乏战略性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由于预算管理能力不足,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没有进行充分的考量,在预算编制时不能有效将学校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校可持续发展工作相结合,对超出年度以外的事项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大多都只考虑短期利益和短期发展目标,也没有对相关活动的预算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论证。然而,如果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没有预见性,有突发事件时就会出现预算混乱情况,阻碍了高校资金的正常运转。
(二)存量资金未纳入年度预算大部分高
校对于以前年度结转结余的存量资金,一般不会纳入本年度的财务预算,只是针对当年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财务预算编制,有的高校财务预算人员甚至还认为,结转结余资金预算当年没有资金进账,不算有资金来源的资金。这种理解及观念,对资金紧张的高校,年终决算时可能会产生收支不平的问题;而对于资金较充裕的高校,年终决算时,则可能出现大量的存量资金,严重影响高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财务预算的业财融合度不高
由于高校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人员不熟悉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的相关业务知识,对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上报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正确的判断,往往只是对上报预算数进行简单汇总,这样就有可能造成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刚性业务支出被粗暴压缩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由于业务部门对财务预算知识的缺乏,没有认识到财务预算的重要性,在填报预算金额时,存在拍脑袋填数预算的情况,无具体细化业务指标及资金使用计划,项目预算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导致有的项目资金使用不完,有的项目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由于高校的财务预算业财融合度不高,业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资金需求居高不下,财务部门则拼命压缩,造成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互不理解,矛盾重重。
(四)支出预算精细化程度不高
高校的支出预算精细化程度不高,尤其项目经费的支出预算特别突出。目前各级财政部门都推行项目库管理,但高校在实际工作中,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在项目申报前期对项目库的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对项目进行中长期建设规划,只是在预算编制通知的时间内仓促进行上报,没有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缺乏细化的相关预算支出,给项目的实施埋下隐患。
(五)缺乏评价和考核机制
201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强调了绩效预算的重要性,因高校不同于公司企业,管理过程中不需要核算办学成本,导致了高校缺乏对预算投人和产出效益的重视和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由于受传统工作方式和自身业务素质的影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往往缺乏成本意识和效率理念,对预算的绩效评价基本上只停留在执行率上,即根据花了的钱占预算指标多少来确定预算执行的好坏,而不管经费使用后发挥的效益怎么样,这种简单粗暴的评价方法,反映出来的不是财务预算的真实情况。另外,因大部分高校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评价,从而导致了高校缺乏财务预算绩效考核机制。
三、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新举措
(一)统筹存量资金,科学规划各种资金的运作
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统筹学校各类资金,科学客观地规划资金的使用途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要全面、系统的分析所持有的全部资金的使用方向,科学分配到所需的教学、科研和行政事务上,确保资金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做好学校因为发展需要,突发性急需完成的工作。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应开源节流,对资金进行统筹管理和宏观调控,以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健康长足发展。
(二)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要勇于打破传统单一的预算编制模式,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结合学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实现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减少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不科学、不公平现象发生。为了使财务预算工作便于开展,对常规预算项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上年的基础上剔除不合理的部分后采取增量预算法进行编制;对于新增项目,应采用零基预算或滚动预算,或者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编制,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对新增项目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提供可行性分析报告。
(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构建精细化管理体制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高校财务预算的职能部门,要制定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培养精细化管理人才,提高预算管理能力和水平。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要求财务预算的支出要具体落实到每个业务下的项目上,使各项业务的开展与财务预算相匹配。另外,在预算编制中,对项目、指标等要素需进行细化,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四)健全预算绩效评价考核机制
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高校的财务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高校预算制度缺乏绩效管理信息,权责不清,没有建立激励机制。而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绩效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主要是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反应,高校要制定制订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及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绩效多层次评价体系,落实资金使用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工作机制,全面反映资金使用效益和学校政策法规实施效果,促进高校提高资金资使用效益,推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在财务工作中,还存在工作量增加、预算管理难度加大、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匹配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完善高校内控体系,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落实政府会计制度的新要求,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管理,让财务管理工作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