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 > 律师文集

恶意抢注商标的危害有哪些(商标抢注的法律后果)

2022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吸引着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可爱的“冰墩墩”、自信的谷爱凌、顽强的徐梦桃、阳光的苏翊鸣……冬奥会吉祥物和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让我们为他们鼓舞喝彩的同时,也正诱发着一些不法分子“恶意抢注商标”的邪恶念头。

恶意抢注商标的释义

恶意抢注商标的危害有哪些(商标抢注的法律后果)

所谓恶意抢注商标,“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将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在先使用的商标,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向商标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的行为。抢注者通过抢注在先使用人的商标以求达到谋取不正当利益、抢占消费市场、排挤竞争对手,甚至敲诈勒索的目的。[1]”

恶意抢注商标行为的违法性

恶意抢注商标的危害有哪些(商标抢注的法律后果)

对于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国际知识产权局已多次表态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制,但在现有的司法实践中,部分不法分子早已越过民事、行政法律法规的界限,触碰到刑事法律法规的红线。

恶意抢注商标的涉刑案件

在恶意抢注商标的涉刑案件中,常见的案件类型主要包括两类:

以恶意抢注商标敲诈勒索他人的敲诈勒索案件以恶意抢注商标为手段诱骗受害人签订合同、支付钱款的合同诈骗案件

恶意抢注商标的危害有哪些(商标抢注的法律后果)

恶意抢注商标的敲诈勒索案

在第一种刑事违法行为中,犯罪嫌疑人以谋取利益为目的,通过恶意抢注与他人已注册商标相似或相关的商标获得商标权,而后要求受害人购买其持有商标,在受害人拒绝后,则通过利用其手中持有的商标恶意制造相关商标的负面新闻等手段,威胁、恐吓受害人,以此要挟受害人购买其持有的商标。典型案例如冯兴祥敲诈勒索案[2]。

恶意抢注商标的危害有哪些(商标抢注的法律后果)

恶意抢注商标的合同诈骗案

在第二种刑事违法行为中,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系列话术让受害人以为自身相关商标即将被抢注,以此诱骗受害人与嫌疑人签订代理注册商标合同并交付钱款。相关案件如许某某、程某某等合同诈骗罪[3]。

检察官释法

在上述两类案件中,行为人均利用恶意抢注商标这一手段进行敲诈勒索或诈骗,其触犯刑法并构成犯罪。

检察官在此提醒,恶意抢注商标本身就违反《商标法》等法律法规,借用恶意抢注商标进行敲诈勒索或诈骗则更是触犯了《刑法》,需要承担相应刑事法律责任。

“冰墩墩”“谷爱凌”们是值得我们喜爱和尊敬的人物,切莫因贪念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注释

[1] 宋建强:《商标恶意抢注法律规制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