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退休年龄是多大(2022年延迟退休最新消息官宣)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规划》中明确提到“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短短一句话,就有两个关键词:渐进式、延迟退休。
“渐进式”怎么理解?
《民生周刊》记者查阅发现,“渐进式延迟退休”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这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究竟什么叫“渐进式”呢?
2016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延迟退休方案遵循三个原则,其一就是渐进式原则。
尹蔚民举例说:“5年后你如果是60岁退休,方案实施后,可能是60岁零3个月;另一个人第二年退休,那5年后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
此外,尹蔚民表示,国家将会对不同群体,针对其特点制定出区别对待的延迟退休方案。尹蔚民还表示,凡是涉及公共利益的都会广泛征求意见,会公布方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时间来到2021年,“十四五”规划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
“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我们为什么要延迟退休?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1953年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1978年,国务院104号文件再次明确,女工人退休年龄是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一些特殊群体还有其他政策规定。
建国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现在人均的预期寿命是多少?
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显示202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8.3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显示,中国当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仅占 26.9%,且这些人口有不少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积累丰富的专业技术和领导管理经验。
报告认为,中国退休年龄偏低,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多数劳动者依然身体比较健康,精力比较充沛,这种退休年龄造成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浪费。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建国初期制定的退休年龄政策,很显然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所以有必要作出调整。
具体如何实施?
这些地方已尝试!
今年1月,江苏发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规定,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
同月,山东发布《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副高级职称以上可自愿选择是否延迟退休,延迟1至3年,一般不会超过65岁。
延迟退休,
你怎么看?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