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 > 律师文集

民法平等原则的意义是什么(公平原则在民法中的具体体现)

民法平等原则的意义是什么(公平原则在民法中的具体体现)

一、适用公平原则所需具备的条件

适用公平原则通常意味着对当事人之前意思表示的否定,需要特别慎重。在什么条件下可适用公平原则,并无明确规定。民法典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倡导性、宣示性规定。一般而言,适用公平原则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当事人确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合理

如果按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确定权利和义务,会导致实质不公平的结果,导致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失衡,甚至会引起一方当事人生活、经营陷入困境。即适用公平原则的前提是结果不公平,而且这种不公平是明显的、重大的,对当事人利益而言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当事人所作意思表示实际上不真实或不自由

其表示与意思表面相同、实质不同,或者虽然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但由此带来的不公平结果超出当事人做出意思表示时的预见。如果客观上的利益失衡、“权利和义务不合理”,本身就是当事人主动追求的结果,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就不能再通过公平原则予以重新平衡。因为民事主体有权依据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权利,即使是权利的抛弃、无偿让与、低价处分,原则上都应予以尊重。这一点在其他国家民法上也有体现。如在法国,通常认为价值是主观的、不稳定的和相对的,因人们的需求、品位、情感的不同而不同。单纯价格的不充分只能构成诸如欺诈、错误或胁迫等“表意瑕疵”的证据,而不得当然地获得救济。

民法平等原则的意义是什么(公平原则在民法中的具体体现)

二、公平原则在民法上的意义

(一)公平原则对民法的各个领域均具有指导意义

公平是民法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公平原则辐射到民法的各个领域,照耀着民法的每一个条款。民法每一个条款都是在公平原则指导下制定,也应当在公平原则指导下实施,在实施的效果上,也应有利于公平原则的实现。

(二)公平原则是民法中最具弹性的原则

首先,针对不同的事,或者说不同的案件,公平原则的弹性强。不同的讨论对象,不同的案件,即使是同类案件,都会引起不同的公平判断。其次,不同的人,对同一讨论对象,同一案件,会产生不同的公平判断。最后,公平原则弹性强说明公平的内涵和外延相对而言不太确定,在适用时应十分慎重。法官在适用公平原则时尤其要谨慎,应保持“谦抑”,不能“任性”,不能随意用自己的公平观念去否定当事人之间的协议。

(三)公平原则具有补充性

民法基本原则在适用上都具有补充性,即在有明确法律规则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法律规则,适用具体的条文规定。只有在缺乏明确规则的情况下,才适用民法基本原则。相对于诚实信用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而言,公平原则的内涵更为丰富,在适用上也应更为谨慎。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平原则应作为最后的依据,在其他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均不适用,而不对当事人的利益加以平衡将明显有违社会公平正义的情况才宜适用。

(四)公平原则既是立法原则也是解释原则和适用原则

公平原则首先是立法原则,民法条文的制定、规则的设定都应以公平原则为指导。公平原则也是解释原则,如果民法规定较为模糊或意思较难确定时,也应本着公平原则予以解释。公平原则还是适用原则。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在适用民法条文时,也应遵从公平原则。

民法平等原则的意义是什么(公平原则在民法中的具体体现)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