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 > 律师文集

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罪判多久(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立案标准)

一名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侦查人员竟从其电脑中查获个人信息900余万条。近日,顺义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除此之外,李某还被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据顺义检察院指控,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被告人李某通过“暗网”论坛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后将部分信息出售。经查,违法所得10万余元。经鉴定,从李某涉案笔记本电脑中批量查获的公民个人信息共计900余万条。2021年6月14日,被告人李某被查获到案。

据被告人李某供述,2018年,他开始自学上暗网,后来网络赌博输了不少钱,就想用其他办法赚钱。李某在暗网看到有人出售、收购公民个人信息,就花钱买了个人信息,买完之后自己梳理,再卖给收购的人赚差价。其分四五次买了大约1000万条公民信息。据了解,李某所购买的个人信息一般都是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里面还有网贷、淘宝的信息等。

买卖个人信息时,犯罪分子常常使用虚拟货币来支付结算。李某通过比特币购买信息,将信息下载后,通过聊天软件与买家沟通,对方通过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或者虚拟币方式支付。李某将购买的信息存储在手机里,而手机里的信息数据会自动同步到网盘。目前,李某的非法获利均已被挥霍。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非法获取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应予惩处。鉴于被告人李某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自愿认罪认罚,已缴纳赔偿款,故法院依法对其从宽处罚。顺义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人民币十一万元,继续追缴被告人李某的违法所得人民币十万余元,并承担民事责任,删除其非法持有的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该判决现已生效。

据顺义法院法官表示,出售信息的犯罪分子往往会以“车主”“宝妈”等标签定向整合信息包,信息针对性强、准确度高,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官提醒大家,日常网购及收取快递时要注重保护个人信息,谨防泄露,接到骚扰、诈骗电话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汇款”“提供账号密码”等要求要三思而后行,切莫轻信。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