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政治权利有哪些(讲解公民的四大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 人民民主专政
1、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的优点:1、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真实性,(表现在a、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b、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 益充分的实现。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4、根据国家性质的不同,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前三种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6、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7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人民民主专政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石。b、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等。
第二框 政治权利与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包括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1、我们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作用;e、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2、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a、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b、学习政治知识;c、贵在实践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框题一 民主选举
1、从选民角度看,选举方式可分为: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从候选人角度看,选举方式可分为: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四种选举方式各有优点,也各有局限性)
2、我国采取的选举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县以上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各级政府领导人员均实行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框题二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包括: (1)民主选举(2)社情民意反映制度(3)专家咨询制度 (4)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5)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a、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b、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c、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d、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框题三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都是基层群众实行民主管理的自治组织,由群众直接选举产生,不属于政府部门,不是国家的政权机关。
框题四 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
★1、 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合法渠道包括: ①信访举报制度(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3、公民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有什么要求?
a、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b 、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或主要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6、有序和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a、是否遵循法律、法规、程序参与政治生活;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框题一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政府的职能包括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课本37页, 要注意区分经济建设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
3、我们能感受到的政府的作用: a、政府对社会生活的管理;b、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4、公民对政府的正确态度: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框题二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政府责任:对人民负责
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要求包括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公民求助的途径有:单位、社会团体、政府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框题一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c、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d、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3、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a、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b、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框题二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2、建立健全对政府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3、我国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框题三 政府的权威
1、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a、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b、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2、我国政府权威的体现: a、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c、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d、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3、区别政府有没有权威的标志是: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接受。
★4、政府怎样树立权威? a、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b、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c、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框题一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包括: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省、自治区、自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经全国人大授权可制定地方性法规,有立法权。 )
4、人大代表的职权包括: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框题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b、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框题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鸦片战争、新亥革命相继失败,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走向了成功,从政党的角度,说明了什么道理?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地位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b、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5、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b、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c、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框题二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1、共产党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注:毛泽东思想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等于毛泽东单个人的思想)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框题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6、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7、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框题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视民族问题,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框题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自治权、其它自治权)。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框题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教的自由。
2、宗教的存在有历史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
3、我国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宗教不是邪教,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综合探究(83页)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与优势: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c、民主内容和形式统一。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根据法律规定,选举国家领导人员的程序包括:推荐候选人、讨论确定正式候选人、投票选举等几个步骤。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框题一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
2、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3、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6、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7、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的积极的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8、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专门机构有利于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军、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框题二: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
★3、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因为a、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b、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
★4、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我国最高利益是独立和主权。)
★5、怎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角度:中国在坚定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同时,应尊重其它国家的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增强综合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新的安全观、利益观,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和平发展。
公民角度: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二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 a、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b、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c 、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势力;边界、领土争端、恐怖主义势力、分裂主义势力、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贫困与duping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等。(存在这些因素的根源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4、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即主要因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框题二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2、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表现: 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3、多极化中的“极”是指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多极化是代表一种趋势,不等于多极;未来的多极可能包括: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家与地区。
4、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框题三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a、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d、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中国走和平发展发展道路的政治学依据(或原因): a、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b、中国的国家性质与国家利益决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落实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5、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或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a、有利于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与根本利益;b、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6、和平发展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3新篇章。
★7、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a、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b、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c、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永不称霸;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同时,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8、结合中日、中菲领海争端,说明中国怎样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b、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其它国家的正当利益;d、行使主权国家的管辖权,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国领海的管辖,捍卫国家的领海主权。
9、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学生可怎么做? a、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b、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c、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