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 > 婚姻家庭

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区别(2022最新遗产继承政策)

法定继承人,是指依照继承法对被继承人遗产享有继承权的人。综观各国继承制度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大多是以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为基础来确定的。对于有些人来讲只知道自己有继承权而并不知道继承的范围和自己可以分得多少财产,那么,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有哪些?法定继承时的顺序又是什么呢?

网友咨询:

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有什么不同?

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区别(2022最新遗产继承政策)

辽宁严维律师事务所马春杰律师解答:

“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是财产继承的两种不同的形式,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1、法定继承是指按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的继承。遗嘱继承是指按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继承其遗产所进行的继承。法定继承是按法律规定的范围、顺序来进行的;而遗嘱继承则是按财产所有人生前的意思来继承的。

2、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是根据所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和赡养抚养情况来确定的;遗嘱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是财产所有人在遗嘱中确定的。

3、遗嘱继承人必须是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而法定继承人不一定都是遗嘱继承人。因为在遗嘱继承中,根据财产所有人的生前意愿,遗嘱继承人既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也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中的若干人。哪些法定继承人能够继承遗产,这要取决于遗嘱的内容。

4、我国实行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也就是说,对公民个人遗产的继承,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必须按遗嘱继承,而不能按法定继承。

马春杰律师解析: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是指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顺序。继承开始以后,并不是所有的法定继承人都可以同时继承遗产,而是要依照法律规定的先后顺序继承。

继承法确定继承顺序的主要依据是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婚姻关系与血缘关系,同时还要考虑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密切程度以及在经济上是否相互依赖等因素。我国继承法把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有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存在时,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或者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全部放弃或丧失继承权时,第二顺序的继承人才能继承。可见,继承顺序的先后对于法定继承人继承权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只要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存在并主张继承权,就排斥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的权利,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就不能继承遗产。

如前所述,我国继承法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从事法律工作近15年,对诉讼及非诉讼法律事务具有相当工作经验。本律师本着为当事人负责的态度处理案件,获得诸多当事人的好评!

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区别(2022最新遗产继承政策)

马春杰律师总结:

此外,我国继承法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由于这些人不是法定的继承人,因而不能列入继承顺序,但他们可以分得遗产。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