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险转社保怎么算(2022年补缴社保的最新政策)
随着社保制度的完善,很多农村人在城市上班,在农村已经缴纳了社保,结果自己不懂,又被单位缴纳了社保,自己缴纳了2份不同的保险,以为报销可以领取双份,结果发现只能报销一方,因此,感觉自己缴纳的农保多余了,自己想继续缴纳社保,不知道以前的农保能否转到社保这里,如果可以转过来的话,缴纳年限是按照农保的缴纳年限计算,还是按照社保的缴纳年限计算?这些,都是社保和农保缴纳面临的问题。
对于很多人来说,由于对社保和农保相关规定不清楚,因此,害怕自己缴纳社保后,农保的好处就不能享受,而自己享受农保的时候,又想继续享受社保,因此,一部分人两边都缴纳了,结果领取的时候,才发现不能享受2份。
那农保和社保可以同时缴纳吗?如果只想缴纳一种,如何进行转化?不要着急,让我们看看社保和农保相关规定是如何的?
一、认识新农保和社保
1、新农保
新农保实际上早期的称呼,全称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主要针对农村人口的一种养老保险。2009年9月,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按照该指导意见,引导农村村民参加社会保险,而为了和以前的农保区分开来,此后,大家就将2009年9月份后的农保简称新农保。
2014年,我国相关部门又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统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社保
社保又称为社会保险,是我国保障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部分组成。
二、新农保如何转社保?
答案是可以的。按照规定,农保和社保只能享受一种,因此,缴费的时候无论缴纳多少,也只能享受一种,因此,就没有必要同时缴纳2种了。
那对于缴纳了2种的,想将农保转化成社保,有哪些规定?
1、办理要求
根据《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规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而同时缴纳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可以将新农保转入社保,按照社保办法计发相关待遇。
2、办理方法
先按照社保有关规定领取社保金,然后按照程序,将新农保的养老关系归集到领取社保的单位所在地,然后再办理衔接手续,申请关系为社保领取地申请。
3、计算方法
新农保转入社保的,将新农保的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的金额并入社保个人账户,缴费年限按照社保社保的缴费年限计算。也就是说,新农保的缴费年限不计算,只是将新农保缴纳的资金转入社保账上,增加社保缴费金额,从而多拿一点养老金而已。
4、同时缴纳的怎么处理?
如果同时缴纳了社保和新农保的,新农保缴费不予计算,只计算社保缴纳金额和年限,那对于重复缴纳的新农保,则按照重复缴纳期间的个人缴费和集体给予的补助退还给本人。
三、社保如何转新农保?
1、办理条件
按照相关规定,只有社保缴纳没有满15年,才可以申请从社保转新农保,然后继续缴费,当缴费达到新农保领取条件的,则按照新农保养老金领取的保费领取。
2、申请要求
从社保转让农保的,申请必须在新农保领取地提出申请。
3、缴费年限计算
从社保转入新农保的,缴费年限按照新农保的缴费年限计算。也就是说,无论社保缴纳了多少年都不计算缴费年限,完全按照新农保的缴费年限进行计算。
4、重复缴费的
如果同时缴纳了社保和新农保的,则按照社保的缴费计算,新农保重复缴费部分包括补助,全部退回新农保缴纳本人。换句话说,新农保缴纳的重复年限就不予计算。
四、办理程序
1、申请
由参保人员向养老保险领取地社保机构书面申请,将社保和养老保险进行衔接。
2、审核
社保领取地经办机构在收到书面衔接申请后,对申请人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在15个工作日内,向参保人员原社保或新农保关系所在地经办机构发联系函,并且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审核要求的,则向申请人说明情况。
3、划转手续
参保人员原社保或者新农保保险关系所在地经办机构,在接到联系函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制度衔接的参保缴费完整信息传递,并办理完成基金划转手续。
4、完结通知
养老金领取机构所在地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先社保,或者新农保保险经办单位转移的资金后,在15个工作日内办完所有有关手续,并请办理情况及时通知申请人。
当所有程序办理完成后,对于参保人来说,实际上工作就完成了,养老金领取所在地经办机构将办理的信息输入服务查询系统,这样,全国工作就结束,社保和新农保的转换就完成了,以后,只需要按时的缴纳社保费或者新农保费用就可以了,当缴纳时间满15年后,到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当然,社保和农保因为缴纳标准不一样,计算方式也不一样,因此,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不同,甚至差距很大。因此,当我们决定社保和新农保转换的时候,必须要想清楚,那种方式更适合自己,该怎么转换和办理。
因为按照目前的设备政策,对于坚持缴纳满15年的人来说,领取的养老金远远大于缴纳15年的新农保的养老金,因此,我们在准备转换之前,最后咨询下社保缴纳的专家,多听取他们的意见,看看哪一种更划算,就按照哪一种办理。当然,缴纳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量力而行,而不要完全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忘掉自己的实际情况,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