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 历史文学

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图文)

▷ 查看视频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将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俗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据记载,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开端。

元宵节习俗

汉明帝永平年间,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意义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日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正月十五燃灯供佛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