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 > 婚姻家庭

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离婚了配偶还能是法定监护人)

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由父或者母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就是要教育未成年人还有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要是双亲都不在的,由该被监护人的近亲属担任监护人,那么夫妻一方丧失行为能力法定监护人?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由父或者母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就是要教育未成年人还有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要是双亲都不在的,由该被监护人的近亲属担任监护人,那么夫妻一方丧失行为能力法定监护人?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一、夫妻一方丧失行为能力法定监护人

  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方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是限制行为能力,则另一方是法定监护人。如果双方均没有丧失行为能力,就不存在指定监护人之说。可见,夫妻互为监护人是不对的。

  1,针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才有监护人一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二十九条规定,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第三十三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离婚了配偶还能是法定监护人)

  二、监护人的职责

  监护人的职责是依法履行对被监护人的义务,保护其依法享有的权利,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职责是: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诉讼;

  5、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6、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因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被监护人有财产交由监护人代管的,应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应由监护人承担。

  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来说,监护人是很重要的角色,我国法律对于监护人的规定和监护人应当履行的职责有着明确的要求。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