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法律 > 律师文集

担保法司法解释废止了吗(2022年新担保法解释)

第三,《时间效力》第7条、27条、54条针对担保法律关系,明确规定不适用原《担保法》及司法解释,适用《时间效力》的具体情况。

《时间效力》第7条规定:民法典施行前,当事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或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适用民法典401、428条的规定。

该条涉及“流押”“流质”的履行效力问题。禁止“流押”或“流质”,是比较传统的担保物权原则,确定这样原则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担保物权人趁人之危,恶意侵占抵押、质押财产的可能性。实际上,“流押”或“流质”是实现担保物权的一种方法,原《担保法》仅规定了禁止“流押”或“流质”,未明确不得以这种方法实现权利,是否还可以其他方法实现担保物权。

原《担保法》司法解释规定了涉及“流押”或“质押”合同的效力问题。该解释第57条规定:当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约定,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的内容无效。

针对“流押”“质押”的问题,旧法解决了担保合同的效力问题,即担保合同约定的相关内容无效,不影响合同其他内容的效力,但未明确物权的效力问题,新法吸收了旧法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规定,担保权人不得直接享有抵押、质押物的所有权,但仍可以享有优先受偿权的物权内容。

《民法典》弥补了旧法的不足,在延续禁止“流押”“流质”的基础上,肯定了担保物权的法律效果,保障了担保物权人的基本权利,即约定了“流押”或“流质”内容的,视为约定了“抵押”或“质押”,法律禁止以直接享有所有权的方式实现担保物权,但可以就抵押或质押财产优先受偿,即以变价的方式实现担保物权。

新法与旧法对该内容规定的方向是一致的,新法的立法内容更完善,故《时间效力》明确规定,在涉及“流押”或“质押”情形适用法律时,可以溯及既往,直接适用《民法典》的规定。

(待续)

附《民法典》

第401条: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第428条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质押财产优先受偿。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28890346#qq.com